2025南国书香节期间,著名作家梁晓声携新作《中国文化的历史基因》来到现场最安全的股票配资网站,同时他的这部作品入选第七届“全民阅读·书店之选”人文社科类“十佳”作品。
梁晓声新作 受访者供图
《中国文化的历史基因》从文化视角切入,全新深度解剖中国人文化心理基因及演变。该书作为广义的中国文化史纲要,以时间轴为主线勾勒中华民族文化千年演变历程,构建覆盖诗词歌赋、文学戏曲、音乐书画等文化门类的宏观分析框架。为何会写这样一部作品?梁晓声对当下的文学和社会有什么样的观点?
梁晓声在采访后仍然与记者们交谈 《南方》杂志 李梦醒 拍摄
《南方》:为什么会创作《中国文化的历史基因》而不是创作一本小说?
梁晓声:我不仅是一个写作的人,我自己还有读书的习惯。这么多年来不只是读文学类书籍,实际上,我读书读得很杂,国内外的文史哲历史人物传记都有涉猎。我出差时带着书,睡前要看书,看这样的书,看那样的书,在无形中就看了很多书,这些书逐渐就形成了这一些思考,有的平时就记录下来,有的为这本书编辑的时候做补充。不算是跨界创作。
我还是挺想写一部各阶层文化心理分析的书。可是现在已经老了,没有精力。我最初想写的是中国社会各阶层文化心理分析,我觉得它非常有意义,非常想写成,但是对于不同阶层的文化心理,我并不能完全了解把握,比如中产阶级富有家庭的独生子女心理,我知之甚少,所以很难完成,故而转向梳理千年的中国文化,将自己所读的中国传统文化同西方文化相比较,分析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形态,虽然有些遗憾,但写成这样一本书也算是有意义的。
《南方》:现在的社会对作家来说有什么样的社会责任?
梁晓声:作家他也就是一些普通的人,大多数作家坐在自己家里创作,所以作家要多接触生活。不要把作家理解成天生会看书的人。还有一种书比书更大,那就生活本身,生活本身是一本好大的书。所以作家的实际选材的过程,是要不断接近那些原来不曾了解、不曾接近的群体。如果我要写他们的人生或者他们日常中的一个片段给别人看,你是可以把我这种行为理解成为拿着摄像机摄录完了进行艺术性的加工剪辑,然后做成了抖音给别人看的一个过程,如此而已。
我曾经关注到一个在景区里工作的青年,看他的脸那么沉静,他怎么能做到心无旁骛的?所以我写了一篇散文之后,我都替他想,要有人来找他回家吃饭或送饭。心里会想他都应该有一段好的爱情,因此你的笔就会想给他编出一段爱情吧。这篇散文发表出来后,这个故事可以是短篇、中篇,甚至可以是长篇的开头。我今年就把它写成了一个30集的电视剧了。所以有时候创作就是这样,比如这个青年我关注到到他了,我把他带走了放在我心里。那我们合作吧!我为你设计你的人生、你的爱情、你的幸福、你的亲人们,我给你一个家、我笔下的的人生……然后有和这个青年一样的青年群体,他们看了之后会觉得有人关注到我,有人爱我们,这就很好。这就是一个作家的成就感和快意,写自己是没有多大快意的。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李梦醒
【实习生】翟孟帆
【本文责编】张蓓蕾
【频道编辑】周丽娜 李卓华
【实习生】邓静惠 廖睿希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蒋玉 刘树强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最安全的股票配资网站
嘉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